返回首页 | 山大基础医学院

 

心理学实验新技术方法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资源 > 新技术与方法 > 心理学实验新技术方法 > 正文  
情绪研究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23日 08:32  浏览次数:

情绪是以个体的需要和愿望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当客观事物或情景符合主体的需要和愿望时,就能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体验,反之则是消极、否定的情绪体验。即人受到情景刺激时,经过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判断后,而产生的行为变化、生理变化和对事物态度的主观体验。情绪是由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

情绪研究的方法

1) 传统心理学研究情绪多采用表现法和印象法两种。

表现法因其比较客观,用处较广。有些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有机体的生理历程和行为是情感的指标,他们采用各种方法加以测量、记录伴随情感的身体变化,如呼吸、心跳、血管收缩、心电、脑电等生理心理变化,并采用照相、录象等手段记录表情动作等行为变化,这种方法有时加上一些口头报告,就可以得到比较客观的结果。

印象法和表现法相反,此法通过谈话和问答来了解被试的情绪体验。早期的心理学家希望用印象法得到一个有系统的内在的情绪体验的描述这个方法是先给予被试一个刺激,让其报告他的内部经验。例如,给他听两种音乐,问他哪种音乐最感动他。有了情绪体验后,被试须报告他的思想和情绪是否有冲突,愉快还是不愉快,高兴还是忧伤等等,如果有这些情绪经验,还要报告什么时候及怎样发生的。这方法的缺点是带有主观色彩。

情绪研究者大都上述两种方法并用,一方面采取客观的记录,一方面又记录被试的口头报告或内省。情绪的生理机制是复杂的,是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的神经协同活动的结果。它涉及到整个神经系统和各个效应器的活动。在情绪状态发生时,有机体产生各种不同的变化。

2) 情绪与脑

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下丘脑是情绪产生的重要脑结构。美国心理学家奥尔兹(Olds, 1954)用“自我刺激”的方法,证明下丘脑和边缘系统中存在一个“快乐中枢”。实验者在老鼠的下丘脑背部埋上电极,另一端与电源开关的杠杆相连。图16。老鼠只要按压杠杆,电源即接通,在埋电极的脑部就会受到一个微弱的刺激。老鼠经过反复学习,逐渐形成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由于按压杠杆获得电流对脑的刺激能引起快乐和满足,所以老鼠不断地按压杠杆,通过“自我刺激”来追求快乐。老鼠按压杠杆的频次可达到每小时5000次,并能连续按压15-20小时,直到筋疲力尽,昏昏欲睡为止。如果在下丘脑以外的脑部埋下电极,则不会出现上述情形。由此推断,老鼠的下丘脑存在一个“快乐中枢”。有人把“自我刺激”的方法运用于人类:当用电极刺激病人的下丘脑的有关部位时,病人会面带微笑,表现出高兴的样子,同时描述自己的感受“有良好的感觉”。可见,人的下丘脑也存在“快乐中枢”

一些情绪还受到边缘系统的调控。刺激猫的边缘系统的一部分,恐惧反映消失;刺激连接地区,猫会兴奋——咆哮、嘶叫、跳扑等。刺激人的边缘系统也会产生类似反应(Panskepp, 1986)。最近研究指出,杏仁核是恐惧反应的中枢(LeDoux, 1996)。达马西奥(Damasio, 1996)和他的同事发现,一位病人由于杏仁核中存在大量的钙,造成整个大脑紊乱,病人不能识别恐惧的面部表情,也没有恐惧表情。勒杜(LeDoux, 1996)对老鼠的研究也发现,如果杏仁核遭到破坏,老鼠会失去对有害刺激产生恐惧反应的能力。他还采用化学递质追踪的方法,研究危险情景对老鼠的激活大脑通路的影响。结果发现,恐惧切断了丘脑向杏仁核传递的通路。这说明恐惧或其他原始情绪,在信息到达大脑皮层进行评价和作出反应前就已经被激活了,某些情绪可能自主发生。

人的大量情绪是在大脑皮层的调控下产生的,对情绪的调节并不是发生在大脑皮层的某个区域,而是不同区域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两半球对情绪的调控存在一定差异。在戴维森和福克斯(Davidson,1993; Fox, 1991)的一系列研究中发现,在积极情绪时,左半球出现较多的电位活动;而在消极情绪时,右半球出现较多的电位活动。戴维森的实验是让被试先看到唤起愉快情绪的影片,如动物图片“小狗戏花”和“大猩猩洗澡”,接着看唤起厌恶的影片,如三级伤残尸体和可怕的残肢等。用摄象机记录被试的面部表情,用脑电记录系统记录被试的脑电(EEG)。结果说明,愉快的影片使左半球的脑电活动加强,而厌恶的影片使右半球的电位活动加强。福克斯在研究婴儿时发现,新生儿在喝甜水时激活了大脑左半球皮层的电位活动,而喝酸水时激活了右半球皮层的电位活动。10个月的婴儿在接近陌生人时也显示大脑右半求电位活动的增强。

3) 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 情绪过程不同于其他的心理过程,其主要表现为,在情绪活动中总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也就是说当某种情绪发生时,将引起自主神经系统的反应。在情绪活动时,交感神经系统开始活动,这时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心血管系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机体处于唤醒状态。同时,为了获得更多的氧,呼吸会加快,肝脏也会输出更多的糖进入血液。为了把血液送给大脑和骨骼肌肉,消化系统的供给减缓,瞳孔放亮,唾液的分泌活动受到抑制。这一切都说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为人们的激情提供了生理的燃料。在情绪活动后,副交感神经系统恢复活动,使身体状况恢复到情绪发动前的平静状态。心率平缓、血压降低、瞳孔收缩、呼吸减缓、唾液再次分泌、消化系统恢复正常功能、能量供给也处于正常水平。血管中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降低,情绪的强度也随之逐渐下降。

不同的情绪状态还会引起内外分泌腺体的变化,从而影响激素分泌量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可作为判定某种情绪状态的客观指标。在特定的情绪状态下,外部的活动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如人在悲痛或过分高兴时往往会流泪,焦虑和恐惧时会冒汗等。人产生某种负性的情绪,如焦虑、恐惧时,会抑制消化腺的活动和肠胃的蠕动,因而感到口渴、食欲减退或消化不良。反之,愉快情绪的产生可以增强消化腺的活动,促进唾液、胃液及胆汁的分泌。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会引起不同的内分泌限的变化,从而影响激素的分泌。如运动员临赛前的紧张情绪,常常增强肾上腺的活动,促进肾上腺的分泌,从而引起血糖提高,加强交感神经的活动并引起一系列的机体变化。实验表明,焦虑不安者血液中肾上腺素增多,愤怒者血液中去甲肾上腺素增加。

情绪与唤醒模式

任何情绪都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理变化,既生理唤醒状态,而且这种状态会增强情绪的体验。有研究者认为,每一种情绪都有自己独特自主的活动模式,因此,每种情绪的内部状态是不一样的(James, 1884);有研究者则认为,所有情绪激起同样的生理唤醒,如爱、愤怒和恐惧等,都会使心率加快(Cannon, 1927)。

研究表明,上述两种看法都有合理的成分。20世纪80年代,艾克曼和他的同事训练被试(他们中有许多人是演员)用面部肌肉表达愉快、发怒、惊奇、恐惧、悲伤或厌恶等。用一面镜子辅助确定面部表情的模式,要求被试将每种表情保持10秒钟,并对各种自主唤醒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各种面部表情的生理反应是有差异的,如发怒和恐惧的心率都会加快,但发怒时皮肤温度上升,而恐惧时皮肤温度下降。利文森(Levenson, 1992)的研究得到了相同的结果,许多情绪都使心率加快,但被试的主观报告却有很大的差异。发怒时被试报告“脖子以下发热”“血沸腾”,而恐惧时报告“骨子发凉”、“脚底发凉”等。然舍雷尔和瓦尔伯特(Scherer & Wallbott, 1994)研究了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巴西、法国、挪威、希腊、波兰、印度、香港等)的3000多名被试的情绪体验,发现对基本情绪的体验具有广泛的一致性。

表情动作的研究

有机体在情绪体验时外部所发生的明显变化,称为表情动作。达尔文在其《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中指出,现代人类的表情和姿态是人类祖先表情动作的遗迹;这些表情动作最初曾经是有用的,具有适应意义,因此以后就成为能遗传的习惯而被保存下来。如愤怒时的咬牙切齿、鼻孔张大等表情是人类祖先面临行将到来的搏斗时的适应性动作。正因为表情有其生物根源,所以许多最基本的情感如喜怒悲惧等原始表情是具有全人类性的。

百余年来,在这个领域内进行过不少实验研究。最突出的是著名情绪心理学家伊扎德(C.E.Izard)于1971年作的实验。他用八种情绪类型的照片为材料,要求来自欧洲和亚洲八个国家的被试把这些照片进行归类。获得的结果是:平均正确放置的百分比达65%-83%。由于有八种类型,因而只凭借机遇的期望值只是12.5%。实验结果和机遇期望值之间有显著差异。图14。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人类有着共同的面部表情。1972年,艾克蔓等人(Ekman, et al.)对来自10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纽约、新几内亚、阿根廷、巴西、日本等)的被试呈现了30张不同情绪面孔的照片(愉快、恐惧、发怒、悲伤、惊讶和厌恶等),要求他们辨认每张图片的情绪。结果表明被试在识别这些情绪的照片时出现高度一致性。图15关于表情是天生固有的观点,也得到近期一些研究成果的支持。研究发现,当母亲和10周的婴儿进行愉快和不愉快的交流时,婴儿会出现愉快、感兴趣、悲伤和发怒的表情(Izard, et al.,1995)。

 
上一条:恒定刺激法
下一条:生理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研究途径

关闭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机能学教学实验室 地址:济南文化西路44号山东大学医学院 邮编:250012